安徽亳州,古稱譙城,歷史悠久,乃殷商舊都,亦是曹魏陪都,曹操曾將家鄉(xiāng)譙縣之美酒——九醞春酒及其制作方法進貢于朝廷,亳州美酒自此揚名天下。建安文脈依舊,酒神風骨猶存,為推動酒精神、酒文化研究,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智慧研究院攜手安徽古井集團,于2023年9月16-18日舉辦古井貢酒·年份原漿第六屆“酒與哲學”學術論壇,來自海內外的60余位學者齊聚安徽亳州,共襄盛會。大會開幕式上,亳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吉洪武,古井集團黨委副書記、總裁李培輝以及華東師范大學中國智慧研究院院長貢華南分別致辭。
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劉梁劍教授主持大會發(fā)言。華東師范大學哲學系楊國榮教授從歷史、形而上學、人的精神生活、情與意的關聯(lián)等多個維度作了題為“酒的文化意義”的主題報告。蘇州大學哲學系周可真教授的發(fā)言闡釋了顧炎武“先禮后刑”的酒政理念——酒刑與酒禮相輔相成,構成了“以德治酒”的王道酒政的兩個方面。江蘇社會科學院胡發(fā)貴研究員討論了飲酒與交友的關系,以及酒如何能“成朋友之歡好”的問題。山東大學哲學與社會發(fā)展學院劉森林教授分析了酒神狄奧尼索斯形象在尼采著作中的轉變,以及酒神精神具有的克服消極的虛無主義、隱微論意義上的虛無主義的能力。
在接下來的研討環(huán)節(jié)中,與會學者分別從不同進路深入挖掘酒文化的傳統(tǒng)與精髓。千百年來,不論中西,酒始終與人的精神生活息息相關。中山大學陳暢教授認為,世人多認為理學嚴苛,以理殺人,事實上,山林、詩酒,在某種意義上更是理學“圣人必可學而至”工夫論之一種。湖南大學陳峴副教授認為,《周易》中需卦以“審時度勢”為主旨,將“等待”與“飲宴”二意相貫穿,才能凸顯需卦對德性品質之培育與儒家“德福一致”觀念的強調。復旦大學鄧秉元認為,在古希臘人心中,酒神意味著回到生命那種本能的沖動與原始的統(tǒng)一之中。而在中國文化中,與酒神、日神精神分別相對的,便是巫、史兩種文明形態(tài)。浙江大學何善蒙教授認為,在魏晉時代,酒是體現(xiàn)名士曠達之氣的絕佳道具,而名士亦可使酒平添了一股灑脫之氣,二者實互相成就。中國社會科學院劉悅笛研究員認為,中國人的飲酒有“三重境界”:從悅口悅心到悅意悅神、再到悅神悅志,這也是著名哲學家李澤厚提出來的中國古典美學所追求的境界。山東大學翟奎鳳教授認為,先秦儒、道兩家從不同的領域開辟了相異質的酒世界,共同塑造了中國酒文化。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康俊輝博士認為,人在飲酒的生活中,能基于在這個具體的世界體證人與世界相通、互動、統(tǒng)一,從而將有限性和無限性統(tǒng)一起來。在醉與不醉之間彰顯著中庸之道的體證。華東師范大學貢華南教授認為,唐代三大詩人都癡迷酒,在他們詩篇中,也都極力贊美酒的功用。其中,白居易一直把飲酒放在生存層面做超越性思考,對酒的精神多有深刻領悟。貴陽學院何志玉教授從生活入手,討論了飲酒與人的精神世界的互動關系。人民日報出版社寇詔主任分別從文學和哲學視域,討論了飲酒的精神意義。華東師范大學潘斌教授認為,飲“酒”與“飲”酒是兩種不同類型的飲酒活動,分別表達了兩種不同特質的哲學路向。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王海成教授認為,“酒以養(yǎng)和”本質上是酒以養(yǎng)神,以酒來調適心神。浙江大學張國清教授則分析了不同時代,人們飲酒習慣及背后的文化價值?!端枷霊?zhàn)線》張磊編審對酒與現(xiàn)代人的精神生活的關系問題進行了討論。
亳州是曹操的家鄉(xiāng),亳州美酒因曹操而出名,中國古代名人亦多與酒結緣。同濟大學谷繼明教授認為,曹操禁酒,本人又“對酒當歌,人生幾何”。曹植《酒賦》。因飲酒而在儲位競爭中敗于曹丕。曹丕與曹植,就是曹魏集團精神的一體之兩面,充滿了矛盾與糾結。安徽師范大學戴兆國教授分析了曹操《對酒》中的理想國世界。浙江財經大學程能的博士對南宋名士陳亮的詩酒世界進行了討論。安徽師范大學張濤副教授認為,曹操詩歌中關于酒的意象,體現(xiàn)著曹操詩歌的慷慨悲涼與昂揚進取,生命境界與大同理想相統(tǒng)一的獨特風格。上海師范大學高瑞杰教授認為,魏晉時代,名士與酒形成一對難以割舍的輔依關系,既可以說酒成就了名士,亦可以說名士賦予了酒以“自覺”。復旦大學郭曉東教授從曹植與王粲的《酒賦》入手,討論了漢末曹魏集團士人對酒的態(tài)度。同濟大學劉強教授認為,酒助詩興,詩以酒成,在陶淵明這里,詩與酒皆成“自娛”之具,且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澄明浹洽之境。安慶師范大學章林教授認為,曹操詩歌中展現(xiàn)的兩種憂思以及他對待飲酒的兩種態(tài)度,展現(xiàn)了當時士大夫精神和思想世界的一種獨特的面相。華東師范大學李磊教授則以阮籍為例,討論了酒與魏晉達風的關系。
中國釀酒歷史悠久,酒文化亦源遠流長。福建省委黨校陳志雄博士認為,《尚書·酒誥》對用酒的倫理化處理,可以看成是周代飲酒禮的雛形。西安交通大學常新教授認為,考察產生、定型于早期中國、綿延下來的鄉(xiāng)飲酒禮文化活動對于我們今天應對地方社會長幼失序倫理問題、建設鄉(xiāng)村公共生活敬老愛老倫理精神具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和啟示意義。安徽社科院李季林研究員認為,經常飲酒的人在自我的認知上,體現(xiàn)為心理上的大我、審美上的真我、哲理上的無我等三種醉酒境界,實現(xiàn)了從心理到審美、再到哲理的跨越。同濟大學曾亦教授討論了《禮記》中酒在祭祀活動中所發(fā)揮的作用。復旦大學劉平教授對歷史上與現(xiàn)實中的社會團體、政黨組織的飲酒禁忌進行了梳理和分析。安徽師范大學余亞斐教授以僧人飲酒為例,討論了修行與飲酒的關系。上海交通大學余治平教授指出,酒的最初功用是溝通人神,天地合德,盡快達到神人兩通的精神境界,而不是供人們暢飲享樂的。吉林社科院張利明研究員認為,在以政治權力為中心的古代社會,受政治意識形態(tài)的影響或作用,酒宴不僅僅是物質性的飲食活動而是具有飲食政治化的政治倫理意義。
酒不僅在中華傳統(tǒng)哲學與文化中打下了深厚的烙印,在西方哲學與文化中,酒也占據(jù)著獨特的地位,不少學者從中西比較的角度發(fā)掘酒文化的價值。揚州大學荊晶教授梳理和分析了酒神精神與德國古典哲學精神的淵源與關系。浙江大學李哲罕教授認為,回到古典語境中去尋找我們?yōu)槭裁春染?,喝什么酒以及怎么樣喝酒,不失為一種應對現(xiàn)代生活方式的方法。上海財經大學徐國利教授結合學界的現(xiàn)有研究,對中外主要國家的酒文化進行了梳理和分析。上海大學袁曉晶教授以飲酒正義為切入點,討論了比較哲學視野下儒家政治哲學的具體正義問題。安徽大學鄭楠博士討論了文明早期、古典時期、現(xiàn)代的關于酒的審美感興與理論變遷?!对颇洗髮W學報》張瑞臣編審從不同的角度,梳理分析了酒與人們的情感世界的關系。同濟大學張生教授從美學的角度,討論了宗白華對酒的看法。《貴州大學學報》張婭副編審從中西方比較視域,分析了酒的倫理維度。華東師范大學劉梁劍教授從酒杯觀念入手,討論了中西方哲學在“一多之辯”問題上的觀點碰撞。華東師范大學朱承教授認為,涉酒詩詞在傳統(tǒng)詩詞歌賦里占有一定的篇章,其中映照著中國傳統(tǒng)文人這種生動雋永的歷史意識。
此外,來自海外的學者們也圍繞中西方酒文化這一問題展開了豐富的討論,來自德國的同濟大學何心鵬(Volker Heubel)教授對酒哲學與茶哲學進行了闡釋、分析與比較。來自愛爾蘭的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Susanna Murphy 討論了酒與時間的關系。來自美國的華東師范大學鄧一波(Daniel John Sarafinas)副研究員以流動的參與與逍遙的超脫為主題,討論了酒與社會的關系。來自俄羅斯的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后Joanna Gomersk 討論了酒宴與身體的關系。來自美國的華東師范大學博士后戴佳騰(Jordan Palmer Davis)以音樂、紅酒、心與身為主題,討論了斯多亞學派道德修養(yǎng)中的心身問題。來自愛爾蘭的華東師范大學博士生歐瑞寧(Rory O’Neill)從儒家“禮”觀的角度來考察愛爾蘭酒吧的傳統(tǒng)圓桌音樂會,以此揭示后者的核心社會功能和價值。
江蘇社科院胡發(fā)貴研究員主持論壇閉幕式,北京大學哲學系干春松教授與來自美國的麥查德(Chad Meyers)博士作主題發(fā)言,干春松教授從陶淵明的《飲酒》入手,討論了飲酒與心靈的關系問題。麥查德博士則在配置理論的視域下,討論了作為個體的飲酒配置、其組合部分及其作為整體的屬性的問題,并嘗試將配置理論與中國哲學溝通。安徽師范大學戴兆國教授為本次論壇作總結發(fā)言,他指出,本次論壇參與的學者專業(yè)背景豐富涵蓋文、史、哲、藝術等多學科,討論的主題向更多的維度伸展,內容的深度與廣度較之往屆皆有較大的拓展。例如,楊國榮教授的發(fā)言加深了我們對酒文化的整體認識,提升了學界酒哲學研究的理論高度,是具體形而上學理論體系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具體運用。
從古至今,酒與我們現(xiàn)實生活息息相關,酒可滋育世人之形體;追往考來,酒和世人精神世界密不可分,酒能頤養(yǎng)世人之神魂。本屆論壇從跨學科、多維度對酒這一精神之物進行了深入探討,從哲學、文學、藝術等多方面、多層次拓展與深化了對酒哲學、酒文化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