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劉翔:《中國古代價值觀詮釋學(xué)》,上海:上海三聯(lián)書店,1996年,第112-113頁。
[2] 陳弱水指出過以宜訓(xùn)義的局限,參見陳弱水:《說“義”三則》,《公共意識與中國文化》,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第159頁。
[3] 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11年,第30頁。
[4]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第211頁。
[5] 皇侃撰,高尚榘校點(diǎn):《論語義疏》卷一,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18頁。
[6] 《論語注疏》卷一,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第11頁。
[7] 《論語注疏》卷一一,第155-156頁。
[8] 韓愈:《原道》,劉真?zhèn)悺氛湫Wⅲ骸俄n愈文集匯校箋注》,北京:中華書局,2010年,第1頁。
[9] 陳來:《仁學(xué)本體論》,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4年,133頁。
[10] 陳來:《竹帛<五行>與簡帛研究》,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09年,第159頁。
[11] 劉熙:《釋名》卷四《釋言語第十二》,北京:中華書局,1985年,第52頁。
[12] 《論語注疏》卷二,第24-25頁。“或于事”整理本注曰:“或”,今《白虎通》作“不惑”。
[13] 《孟子注疏》,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第5頁。
[14] 皇侃撰,高尚榘校點(diǎn):《論語義疏》卷七,第329頁。
[15] 皇侃撰,高尚榘校點(diǎn):《論語義疏》卷一,第42頁。
[16] 《孟子注疏》卷三上,第81頁。
[17] 引自劉國忠《〈五行大義〉研究》附錄五《五行大義》校文,沈陽: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年,第225、226頁。
[18] 《禮記正義》卷三七,北京:北京大學(xué)出版社,1999年,第1094頁。
[19] 杜光庭:《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卷三〇,引自《道德經(jīng)集釋》下冊,北京:中國書店,2015年,第805頁。
[20] 杜光庭:《道德真經(jīng)廣圣義》卷三〇,引自《道德經(jīng)集釋》下冊,第801頁。
[21] 李昉等編:《太平廣記》卷六一《女仙六·王妙想》,北京:中華書局,1961年,第377頁。
[22] 陳舜俞:《都官集》卷六,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2頁b。
[23] 胡瑗:《周易口義》卷一,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3頁b。
[24] 胡瑗:《周易口義》卷一二,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12頁a。
[25] 司馬光:《古文孝經(jīng)指解》,清《通志堂經(jīng)解》本,第19頁b。
[26] 《禮記正義》卷五二,第1423頁。
[27] 引自《道德經(jīng)全集》第3冊,北京:北京聯(lián)合出版公司,2017年,第1252頁。
[28] 《資治通鑒》卷二三八《唐紀(jì)五十四》,北京:中華書局,2013年,第6430頁。
[29] 周作明點(diǎn)校:《無上秘要》卷六《王政品》,北京:中華書局,2016年,第92頁。
[30] 王昭禹:《周禮詳解》卷一九,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頁a。
[31] 張行成:《皇極經(jīng)世索隱》卷上,文淵閣《四庫全書》本,第24頁a。
[32] 朱熹:《孟子集注》卷九《萬章章句上》,《四書章句集注》,第291頁。
[33] 洪邁撰,穆公校點(diǎn):《容齋隨筆》卷八《人物以義為名》,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年,第43頁。
[34] 程顥、程頤撰,朱熹編,潘富恩導(dǎo)讀:《二程遺書》卷四,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第125頁。
[35] 程顥、程頤撰,朱熹編,潘富恩導(dǎo)讀:《二程遺書》卷二一下,第328-329頁。
[36] 錢穆:《朱子新學(xué)案》第二冊,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47頁。
[37] 朱熹:《孟子集注》卷一《梁惠王章句上》,《四書章句集注》,第187頁。
[38] 朱熹:《孟子集注》卷七《離婁章句上》,《四書章句集注》,第263頁。
[39] 朱熹:《孟子集注》卷一一《告子章句上》,《四書章句集注》,第312頁。
[40] 朱熹:《論語集注》卷一《學(xué)而第一》,《四書章句集注》,第53、54頁。
[41] 朱熹:《論語集注》卷二《里仁第四》,《四書章句集注》,第72頁。
[42] 朱熹:《論語集注》卷七《子路第十三》,《四書章句集注》,第135頁。
[43] 朱熹:《孟子集注》卷七《離婁章句上》,《四書章句集注》,第258頁。
[44]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第110頁。
[45] 參看陳來:《朱子思想中的四德論》,《哲學(xué)研究》2011年第1期;《朱子四德說續(xù)論》,《中華文史論叢》2011年第4期。
[46]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八,第1690頁。
[47]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八,第1707頁。
[48] 朱熹:《孟子集注》卷七《離婁章句上》,《四書章句集注》,第268頁。
[49] 朱熹:《孟子集注》卷三《公孫丑章句上》,《四書章句集注》,第215頁。
[50] 朱熹撰,柯譽(yù)整理:《周易本義》卷一,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0年,第35頁。
[51]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15頁。
[52]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五,第93頁。
[53] 朱熹:《孟子集注》卷三《公孫丑章句上》,《四書章句集注》,第221頁。
[54]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20頁。
[55]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二七,第702頁。
[56]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九四,第2384-2385頁。
[57]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五二,第1258頁。
[58]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22頁。
[59]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二二,第518頁。
[60] 李覯:《直講李先生文集》卷二,《四部叢刊》影明成化本,第3頁a-b。
[61]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四,第57頁。
[62]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一三,第238頁。
[63]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四,第75頁。
[64]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五,第90頁。
[65]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五二,第1256頁。
[66]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五三,第1288頁。
[67]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22頁。
[68]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09頁。
[69]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八,第1704頁。
[70]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八,第1704頁。
[71]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二二,第520頁。
[72]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一二,第216頁。
[73]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八,第1708頁。
[74]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八,第1709頁。
[75] 朱熹:《玉山講義》,《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七四,朱杰人、嚴(yán)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24冊,上海:上海古籍出版 社/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3588-3590頁。
[76] 在《朱子思想中的四德論》(《哲學(xué)研究》2011年第1期)一文中,我提出:“仁義作為價值概念,其本身帶有價值的意味,意思、 氣象都是指價值概念含蘊(yùn)和發(fā)顯的價值氣息,可見,人道四德的‘意思’,是指德目的價值蘊(yùn)含,是屬于道德哲學(xué)的討論。仁的‘意思’是慈愛溫和,義的‘意思’是剛毅果斷,如此等等。”
[77]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一二四,第2984-2985頁。
[78]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20頁。
[79]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20頁。
[80]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20頁。
[81]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20頁。
[82]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07頁。
[83] 龐樸:《中國文化十一講》,北京:中華書局,2008年,第108頁。
[84] 參見陳來:《竹帛〈五行〉與簡帛研究》之“竹簡《五行》分經(jīng)解論:《五行》章句簡注”一節(jié),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 2009年,第113頁。
[85] 陳來:《竹帛〈五行〉與簡帛研究》,第115頁。
[86] 陳來:《竹帛〈五行〉與簡帛研究》,第115頁。
[87] 班固撰,顏師古注,中華書局編輯部 點(diǎn)校:《漢書》卷五十八,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第2616頁。
[88]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一七,第383頁。
[89]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二九,第731頁。
[90]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10-111頁。
[91]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二〇,第476頁。
[92]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05-106頁。
[93] 錢穆:《朱子新學(xué)案》第二冊,第142頁。
[94]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21頁。
[95]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06頁。
[96]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06頁。
[97]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06頁。
[98] 朱熹:《答袁機(jī)仲別幅》,《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八,朱杰人、嚴(yán)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21冊,第1674頁。
[99] 朱熹:《答袁機(jī)仲別幅》,《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八,朱杰人、嚴(yán)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21冊,第1673頁。
[100] 朱熹:《答袁機(jī)仲》,《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八,朱杰人、嚴(yán)佐之、劉永翔主編:《朱子全書》第21冊,第1670頁。
[101]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06頁。
[102]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06-107頁。
[103]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21頁。
[104]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九八,第2527頁。
[105]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一一三,第2739-2740頁。
[106]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一一六,第2797頁。
[107]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六,第121頁。
[108] 黎靖德撰,王星賢點(diǎn)校:《朱子語類》卷九四,第2383頁。
[109] 參看陳來:《仁學(xué)本體論》。